阅读历史 |

第121章 推广地瓜粉(2 / 2)

加入书签

趣,马上就着手实验制作。

绿豆粉皮做出来晶莹透白,看着就养眼,而地瓜粉皮做出来则是灰扑扑的,乍看之下让人觉得观感不行,但是实际煮起来才知道好处。

绿豆粉皮适宜凉拌,地瓜粉皮却是越煮越弹,越煮越软,好的地瓜粉皮炖上一个小时都不带烂的,而且口感比之绿豆粉更加爽滑弹牙。

但是这些做绿豆粉的店家还是不愿意轻易尝试,普遍表示这东西没有卖过,虽然能够做成粉皮,但是不知道销路如何。

王文龙磨破了嘴皮,又抬出自己的身份,终于才让两家店铺同意做些地瓜粉皮,试着销售。

走出店铺时天色都快黑了,徐光启忍不住感叹:“想要让百姓接受新事物真是困难。”

王文龙却是说道:“想要推行新东西,也只有这一个办法,要让百姓由心底接受,必须要让他们知道新事物的好处。”

有了推行瓜菜代的经验,王文龙明白在这年头推行新作物新产品有多困难,这年代还是小农经济,百姓口袋里都没有什么余钱,投资消费自然趋向保守。

什么拿出一种新物品就让此时百姓眼前发亮趋之若鹜实在只是美好的幻想。

不过好在已经找到地瓜粉发卖的思路,基本上就是能用绿豆粉的地方都可以用地瓜粉替换。

第二天王文龙便去找陈经纶和邓志谟说了此事,让他们到福州市人聚集的文会上推行地瓜粉皮,将吃地瓜粉皮宣传成帮助农民,肯定会引起一些士人的兴趣。

……

清晨,王文龙才起身就见徐光启已经衣冠整齐的站在门厅等他,王文龙笑着道:“子先倒是有精神。”

徐光启说:“这几天跟着建阳一起出去推行地瓜粉,看着一件事情从无到有的做成,倒是觉得比之读书更有兴趣。”

王文龙点点头,心想徐光启的确是个做实物的性格。

他笑着说道:“我只怕子先觉得劳累,既然如此,那就走吧,吃过饭咱们就出门。”

两人和邓志谟一起用过早饭,然后出门去接上陈经纶,借他的马车去往福清县。

王文龙一直想买一匹马,但是回福州之后总是没抽出时间,而且这年代骑马并不舒适,从福州去往福清若是骑马也是够受的。

陈经纶家里有钱,在福州城里买的马车都是铁轮子的,比一般的木轮马车更加稳当,虽然因为没有避震,所以若走远路照样是硌屁股,但总比骑马栉风沐雨要来的好。

这年代最舒服的交通工具是轿子,而且越多人抬的轿子因为受力分散,所以越稳,两个人抬的滑杆尚且晃的人头晕,但据说八个人抬的大轿走起来就非常稳当了,至于皇帝出门的十八抬大轿,那平稳程度可以在轿中沏茶喝,拿人肩膀当避震,人还有自适应能力,只要不考虑废人的问题,效果自然是比什么空气悬挂都来的靠谱。

刚刚上马车还没出福州城王文龙就碰到熟人。

却是高宷手下的缇骑首领、现在在福州代高宷监理市舶司的林宗文。

以前王文龙在高宷府上时林宗文和林世卿一文一武,都是高宷手下的狗腿,王文龙自然和林宗文认识。

林宗文和魏天爵虽然是把兄弟,但是对于间接害死魏天爵的王文龙他却丝毫没有怨恨。

林宗文正带着人在市面上横行,远远一见王文龙敞着车帘坐着,立马骑马上来笑着打招呼。

“建阳兄,今日哪里去?”

“出福州公干。”王文龙回答。

林宗文哈哈笑道:“兄弟越发是得了藩台大人重用了,成日在福州上下跑呢。”

王文龙也笑道:“不值得什么,林兄才是生发了。”

两人别马而过,放下车帘后徐光启奇怪问道:“这人是谁?”

邓志谟撇撇嘴说:“税监太监高宷手下的爪牙,以前建阳被高宷抓去做过他几天幕僚,幸亏逃的早,要不然这会儿也是被逼上贼船。”

徐光启颇为惊讶王文龙还有这样一段经历,接着便是觉得王文龙非常有趣,光是看刚才两人交谈就知王文龙人情练达,能伸能缩。

徐光启不是那种不知人间疾苦的读书人,他跑到广东客馆也是给人做客卿,知道做客卿的难处,想想都知道王文龙被高宷抓去做幕僚时该有多绝望。

而给太监做过幕僚,王文龙如今在福州居然还能有如此好的名声,这王建阳的确是个妙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