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9章 太红了(2 / 3)

加入书签

下什么重磅级的奖项,这几年只能说维持了地位而已。

毕竟地位也已经是高无可高,升无再升。

这一次回归小荧屏,选择《十七层》这样一部电视剧,对她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当时做这个决定的时候,很多人都劝她不要选这样冒险的题材,可以先打安全牌。

以她的地位,只要不出现大的滑铁卢,这样的地位可以一直维持到她退休。

但陈碧舸终究还是希望能够有新的突破。

作为一个演员,演戏上有突破,作为一份事业,事业高度上有突破。

“很多年轻观众已经只是听过我的名字,却不认识我了。”陈碧舸说,“我还没有老到直接退休吧?我才三十多岁,很多跟我同龄的演员,她们都还是大明星,大红大紫,为什么我就要开始养老了?”

她团队的人都说:“她们谁不想获得你这样的地位?”

“但我想要被观众看到,被大家喜欢,我不想养老。”陈碧舸坚持选择了《十七层》。

这一次,陈碧舸在《十七层》中的表现,也毫无意外地大爆。

她饰演的孤儿李梦,从小在底层摸爬滚打,对人充满戒备,有着市井养出来的机伶,在这样一个残酷的环境里,展现出非同一般的能力和反应力,本身就容易让观众同情的同时又产生欣赏之感。

陈碧舸炉火纯青的演技把这个人物演得又冷酷倔强,又有一种让人忍不住疼惜的脆弱。

相比之下,其他的角色,因为剧情还没有完全展开,所以讨论度都不如陈碧舸。

不过陆严河饰演的呆毛天才还是引起了很多讨论,主要是那些爱这一款的女孩子们。

这一款人物类型并不少见,本身就有非常庞大的受众。陆严河饰演这样一个人物,花了很多的功夫去做细节的填充。

他接受了李彼的短视频采访——李彼专门为自己的短视频设置了一个栏目,叫“八个问题,八个回答”。

其中一个问题是:出演《十七层》最大的难度在哪?

陆严河说:“从演员表演的难度,这部戏大家演技都很好,怎么让我有自己的光彩,这是难度之一,而站在人物塑造的角度来说,最大的难度是怎么把这样一个只是不善于表达情感和情绪的天才,演得不像一个傻子。”

李彼是在车上采访的陆严河。

摄影机就对着他拍。

陆严河说:“这是技术上的难度,偏偏我最缺乏的就是技术,所以,当时我其实焦虑了很久,后来我想了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大量地看电影、看剧,去模仿。如果自己构建不出来的话,就先模仿。没有了一定要创作出一个属于我陆严河的呆毛天才的心理包袱之后,我反而放松了下来,有了想法。”

李彼的短视频,一般就是两到三分钟一个。

一个问题一个短视频。

-

李彼采访完了陆严河以后,第二个就去约了陈碧舸。

他做短视频才不到一年,虽然站在陆严河和陈思琦的人脉资源上,进展很快,但说起来也还没有真正做出气候来。

所以,李彼给自己设计的路线就是“搭顺风车”。

最开始这段时间,绝对不要去想着要做什么有创新性的选题,就蹭,哪个流量大蹭哪个。

哪些影视剧要上线了,去对接,去主动谈合作。

哪些歌手发新歌了,有演唱会了,也是第一时间去主动申请合作。

拒绝的人多,但总有接受的。

随着流量慢慢起来以后,他的短视频节目也终于有品牌愿意植入了。

这一次《十七层》播出,李彼也知道,这是一个绝对不容放过的机会。

所以,他第一个就去要了陆严河的时间。一段车程,大约四十分钟就录完了。

这个栏目的关键,在于八个问题怎么问。

问得好,就能有好的回答。

问得不好,可能最后得到的就只是千篇一律的东西。

所以,李彼一般每次都会准备一百个问题,然后找《跳起来》自媒体的编辑们帮忙,筛选出最有代表性的八个问题。

这个工作量很大,甚至是体力活。

李彼却坚持了下来。

而李彼也不是一个固守陈规的人。

每一个来到他短视频栏目的艺人,他都会申请一笔经费,结合他短视频中的一个点,去帮艺人营销一个话题。

很多时候真没有钱,只能去找陈思琦。

“这算我借您的,我以后会还。”李彼说。

陈思琦听到李彼这么说,就知道,李彼是真的把这个栏目当成他的事业了。

一个有能力的人,只要他真的肯花心思做,那投资者就只需要做好投资的事情就好了。

果然,这样做下来,到一个月前,李彼终于实现了单期视频的盈利,流量广告收入与植入赞助收入覆盖了他的运营成本和营销费用。

-

《十七层》的大爆,让主演的演员们都开始了马不停蹄的工作。

市场就是这样,谁火就追着谁跑。

而大家又一次郁闷地发现,陆严河这家伙,仍然还是跟从前一样,甭管怎么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