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76章 必有回响(下)(2 / 3)

加入书签

不过心性一关,那些成果跟向死书一样,是不会外传的。

而且,这些成果也不可能外传。

我的一些手段,伱可能不清楚。

就别害人满门了。

一旦有人泄露了这些成果,肯定不会是他们一个人的事,祸及妻儿老小,对我而言不难。

随着药材出口量的稳定,外面的人,对中医传承的觊觎,也会越来越饥渴。

挡未必挡的住,但山上的成果,我活着就不会流到国外去的。

谁做这事儿,我就弄死谁,这也是没二话的,哪怕是我的子孙也是一样的结果。

你不想下山,那就待在山上。

最近许多赤脚医生失了饭辙,我打算从函授学校以及下面的赤脚医生之中,再筛三五批可造之材来山上以及下面各村。

人员暂定十万吧!

下面的乡镇中医诊所,也会开新的学徒班。

这批医界前辈下山之后,新的中医学院,也会在各地开课。

返本归源初阶的成果,只会在山上村一地传授。

你老邓千千万万把住了保密这关,别让我的人出手,那样可就真的不好看了……”

对于山上学徒跟学员,李胜利也有自己的评价,跟传统的师带徒相比,多数人都缺了心性上的磨炼。

如今市场已开,钱慢慢的站起来了,有些时候在钱的对面,操守一文不值。

返本归源,是数千各地名老中医呕心沥血的成果,传于中医界,李胜利是无所谓的。

但传到国外,尤其是岛上,那也是不可能的。

返本归源的目标,就是让基础不牢的学徒,跨越传统文言的关隘。

这算是中医的速成之法,但这种速成之法,又是基于中医内科八派的,不存在基础不牢的隐患。

真的流散出去,中医传承的门槛也就降到了最低。

说句难听点的,如今如老邓这边,根底扎实的中医师已经没几个了。

如今的老邓,也六十大几了,属于真正空前绝后的领军人物。

李胜利估计,如今的一线名医,至少要有一多半,在基础的牢靠程度上,不如学徒班跟精研班的学员。

要说基础牢靠,能入李胜利的眼的,目前仅有柳爷家的柳胜利,那可是自小就按照中医古法开蒙的。

等柳胜利到了三十岁左右,还能一心向学,不提天赋如何,他的基础起码可以跟老邓一拼的。

至于其他人,李胜利只能呵呵了……

从七八岁开始,将学习能力最好的一段时间放在学校,等二十许了,私心杂念多了,再低头学习中医。

没点天赋,五十岁能成名医,就算是烧高香了。

至于成名成家,就得放在六七十岁以后了。

中医的传承之难,也就难在了这里,十年筑基,是要清心寡欲的。

没有这样的投入,单指着背几套医书,就想成名成家,也是说笑。

“李师叔,咱们不能因噎废食啊!”

见老邓还要争取,李胜利说道:

“走吧,跟着我去药王庙转一下。

这次你还是跟着一起下去看看吧。

但有一条,返本归源跟向死书的事儿,不准给我说出去。

别逼着我将这些东西藏起来,真要是逼我秘传,我一年至多给你一百个名额。

如果一百个在我这都过不了关,那我就封存,直到有合适的人选再说。

山上这几年的学习,怕是让你跟下面的生活脱节了。

没事儿的时候,去瞧瞧柳爷、董师,让他们传你一点江湖经验。

你这人是個好医家,但不是个好的传承者,守不住传承。

幸好我比你年轻,不然,返本归源的成果,就要坏在你的手里了……”

对于返本归源的成果,李胜利看的比老邓要重的多。

在他看来这就是中医大传承,万一这类成果被岛上得去了,那以后就得中外相争了。

依着如今的传承之法,两代人之后,差不多就得去岛上学中医了。

跟老邓一起,穿过依旧没有完工的中医基地,看着两座巨大的地基,老邓这边又催促道:

“李师叔,中医的传承楼跟柳仲纶藏书楼,是不是要加快一下进度了?”

顺着老邓的指点,李胜利也看了看外表已经有了剥蚀的基础。

“不着急!

现在的恒温系统还不怎么完善。

我已经让人在国外订购了一批设备,近期要在马店集那边试验一下。

风雨之中我搜集的各种古书、典籍太多,如今专业的人员也不够。

即便这两座楼建起来了,也没有足够的人员来维持、养护。

我自学医以来,所有的心血都投在了这里。

仅是古书的整理、保存、修缮、养护,马店集刘老给出的人数是两千多。

我预估的是七八千人,按照一人一百的月工资,仅是人工一年就得千万左右的。

对我来说一百是不够的,这是很专业的活计,怎么也得三百往上。

依照外面四五千的工资,以后差不多也是这样,将来的人工费用,可能就是一年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