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60章 停歇(上)(2 / 3)

加入书签

瘫就是半辈子。

家里也因为张松的瘫痪,过的乌七八糟,加上之前肖老硬从军,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张大小姐,扛着五个孩子的活口。

日子对一般人而言,还能凑活过,但对之前锦衣玉食的张大小姐而言,就是地狱一般了。

如张英所说,不是为了肖长弓的工资口粮,还能养活孩子。

大哥张松瘫下那一刻,她就该抹了肖老硬的脖子。

王芷就更不必说了,即便是得了老支书的看顾,但嫁了一个痨病鬼,不仅自己染上了肺痨,孩子王苏也染上了。

平日里的日子,也是三天饿九顿的样子。

没有李胜利的庇护,娘俩还要出去面对风吹雨打。

有了李胜利这个抓手,王芷随便放手,那才是真正的傻子。

说句李胜利也不太自信的话,家里这些人,对他最为言听计从的,恐怕就是王芷了。

就跟王家老宅的藏金一样,李胜利张嘴,王芷就全撂了出来,金子对娘俩没用,能依靠的男人才更有用。

至于山上的杨玉莲,则是因为心里装着一腔不服气,不服生活的意气,所以才跟李胜利走在了一路。

还有一个就是马店集的付宜卿了,情况跟这些个女人差不多,都算是可怜人。

她们的可怜,不是源于自身的可恨,只是时代因素所造就的,任谁遇上也没办法的。

郑佩兰现在也是差不多的样子,虽说进了轧钢厂,有了工资就算是有了依靠。

但她现在的工资,也就普通工人的水平,虽说城里也有院子。

但之前的不安稳,也很难让她心安,家里如今有一个风华正茂的女儿,还有一个做了赤脚医生的小儿子。

日子如今虽说不再艰难,但心里依旧是不安稳的。

李怀德这边在四合院试探之后,也在轧钢厂给郑佩兰介绍了几个老鳏夫。

有了轧钢厂老李的提点,想着之前风雨飘摇的日子,郑佩兰这边乱了心,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随便找个男人,郑佩兰也是不甘的,李胜利这边足够优秀,所以这位郑研究员也就起了不该有的心思。

“胜利,我这有全套的德式轴承生产线。

李主任说了之后,我已经整理了出来,你看看?”

被李胜利的问题,闹的心内忐忑,郑佩兰慌忙从大开领列宁装的内兜里掏出了一摞图纸。

将图纸放在内兜里,这位也是有些小心思的,自家长的不差,开个外衣口子,就很暧昧了。

瞅着依旧扭捏勾人的郑佩兰,李胜利摇了摇头。

再有个五年十年,她可能就不是这样的想法了。

可五年十年之后,人也老了,青春不再,想法也只能是想法了。

“郑姐,有些事真的需要好好想想的。

我可以做你的依靠,但要依靠我的人多了,不止你一个的。

人多则乱,何苦呢?”

接过郑佩兰递来的图纸,李胜利也不去看。

即便是看了他也不懂机械制造,只不过有了这摞图纸,马店集轴承厂,起步的时候,就会顺畅很多。

一般的村办企业,只能从手搓开始积累,谋求技术,至少要在十年以后。

马店集的轴承厂,一步跨越十年,发展的基础就算是牢固的。

这也是现在的实际情况,工业技术其实不算是落后,而且基础还是完备的。

但许多技术资料,都属于保密材料,许多能用的技术,还在故纸堆里吃灰呢。

‘计划’这两个字,集中力量是没问题的。

但有些时候,却也是阻滞。

比如说一个煤矿,从计划之初,需要多少木材做巷道支撑,需要多少钱作为前期投资。

需要产多少煤,产出来的煤该怎么运输,运输到位之后,是什么单位接收,又该接收多少,都是有详细数字的。

从头到尾,所有的计划都不能偏离最初的测算。

一旦偏离,问题就是一连串的。

从上游开始,如果支持巷道的木料不够,造成煤矿停产,这套计划就进行不下去了。

运力不足也是一样的结果,煤挖出来却运不出去,也是实际存在的问题。

至于到了下游单位,运来的煤炭不足,就要影响生产了。

而下游单位这边,可能又是其他产业的上游企业,煤炭不足导致的减产,又会影响另一条线上的计划。

这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计划外,但如今的计划外,多半是针对原材料一类的。

技术类的计划外,没人敢去做的,因为许多技术资料都是有保密等级的。

煤矿可以在计划之外增产,运输线路,可以多拉快跑,增加运力与运量。

但技术的推广,却有硬性的瓶颈,踩技术这条线的风险,那可是要命的。

没了技术支持,就跟李胜利说的一样,作为城乡副业的轴承加工,只能一把锤子、一根钢条来手搓了。

手搓的滚珠,其精密程度就不能说了,肉眼看上去差不多,就算是高质量产品了。

有人说轴承是工业的心脏,也有说是工业血液的,还有说轴承是工业之母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