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44章 私心公义(下)(2 / 3)

加入书签

纯粹的土地不养人,这话虽说也是不合时宜的,但符合如今的现实。

领导的西北之行,就遇上了这样的问题,那边的人们,日子越过越穷困,甚至不如十几年之前了。

这点也触动了领导,办公室那边,也讨论过这些问题,只是没有自家贤婿说的这么清晰。

土地养不住人,也是现在需要面对的问题。

人口、粮食、土地、经济,乃至于下乡,这些问题合在了一起,那就是两个字‘发展’,而且是需要刻不容缓的发展。

即便以前的土地能养的住人,现在的土地也有些超负荷了。

因为之前的人口是四万万,现在的人口是八万万,每年人口的增量,还在三千万上下。

就这么发展下去,再有个几年,人口就要破十亿了。

如今引进的合成氨技术,即使全面铺开,增产的粮食也是有限的。

现在粮食产量的两到三倍,是可以预期的结果,只是这样的粮食产量,是不足以满足人口增量的。

除了人口增量之外,如今下乡所产生的问题,按照贤婿李胜利所说,源于工作岗位的短缺。

发展小手工、发展轻工,或是说发展工业,也是需要大量消耗粮食的。

与其说土地不养人,不如说成是现在的土地,包括以后预估的增产,养活不了现在的人跟工业,这样的问题,对杜老爹而言,就很难解决了。

“很好的思路。

你说土地不养人,这样的问题实际存在。

我要听的不是问题,而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今粮食的增量,是可以预计的。

即便合成氨技术全面铺开,也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

这些看五年、看十年的结果,差不多是一样的。

你说的发展小手工,发展轻工,发展工业,都需要充裕的粮食作为我们的后盾。

但如今人口的增长,短时间是遏制不住的,粮食的产量有其上限。

粮食问题不解决,所有的问题,都会被卡在这一个点上。

胜利,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来吧……

我们这些老家伙商量了很多次了,次次都被这样的关卡挡住了想法跟计划。”

谈论、争论甚至于相悖而行的说法,杜鹏丈人没上来之前就有。

杜老爹也跟办公室的人,也跟领导讨论过,计生或是粮食,总要解决一个的,不然所有的想法,都会被肚子死死的拉住,不得寸进。

“爸,这事很简单。

咱们之前也说过,无非求诸于外,互通有无罢了。

咱们虽说地大物博,但也是真正的缺粮。

外面,美加澳都是大农场经济,粮食属于倾销类的商品。

咱们偌大的市场,如今已经没了禁运的限制,就综合成本而言。

美加澳的粮食成本,实际上是低于我们的。

以小手工业产品跟轻工产品,换取人家要倾销到我们这个大市场的粮食。

这样一来,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当然,进口粮食跟本土的粮食生产,也要切切实实的区分开来。

粮食安全,涉及命脉,只能是各走各的路。

外面的粮食成本虽低,但绝对不能冲击本土的粮食市场。

粮价不看国际牌价,而是要看我们的实际投入与产出。

工农业剪刀差本就存在,所有,在粮食的进口上,还是必须国营的,任何其他性质的经济形式,都不能出现在粮食市场上。

不然,这类经济,势必要冲击本土粮食基本盘的,没了粮食基本盘,咱们的脖子也就会被人死死的扼住。

粮食问题,如今跟小手工业是挂钩的。

而小手工业全盘发展之后,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这样一来,下乡的人员也就有了去处。

现在以小手工业养活下乡的人,随着市场的发展,产品种类的增多。

从小手工到轻工,再到其他工业,这样由低到高的发展次序也就有了。

工业体系之中,增加乡镇企业,就是有其必要性的。

这样一来,计划跟市场也会产生冲突,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就需要您这样的大人物去考虑了。”

贤婿李胜利说的很简单,杜老爹听完之后,也觉着很简单。

如此一来,许多问题,都有了一个暂时的解决办法。

至于计划跟市场的冲突,杜老爹跟杜鹏丈人那边,也有过讨论,这还真是比较深层次的问题。

现在虽说可以想一下,但也真是不到想这些问题的时候,因为摆在面前的问题,比这些深层次的问题,更为迫切而实际。

“好一个这事很简单!

胜利,你这话说完,我这边真是有些豁然开朗了。

只是小手工业产品的市场,就这样把持在杜鹃跟钮璧坚的手里,是不是不太好啊?”

问题有了解决的思路,杜老爹这边也没客气,直接将手里的大刀指向了在大洋彼岸打拼的女儿身上。

按照钮璧坚那边传来的市场需求,小手工业产品,也是个长期的产业,而且还是利润极为丰厚的一个产业体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