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百八十六章 安诸于内(中)(2 / 3)

加入书签

回弹了,起初我们是听不懂这种经济情报的。

之前骄阳给我说过,我没怎么在意,钮璧坚那边也隐晦的提过,当时我也没怎么听懂。

现在听你一说市场,加上会谈之后美股的反弹,是不是就是他们口中的经济?

我们是真的落后了吗?”

老杜提的这个观点,倒是李胜利没有注意到的,这么一听之后,他也就知道了局限性所在。

布雷顿森林体系都要崩溃了,新的经济形势,跟新的经济评估标准。

已经跟二战之前不一样了,而国内的标准可能还赶不上国外二战之前的标准呢。

钢铁、石油、煤炭、纺织、粮食,作为衡量经济的标准,放在今时今日,也真的如老杜所说,有些落后了。

标准落后,随之衍生而出的经济观念也一样先进不起来的。

只是给老杜开经济课,就不是李胜利擅长的了,他可以浮光掠影的说一说。

但现在老杜甚至于领导办公室那边,需要的不是浮光掠影,而是国外经济的基础理论。

“好像是这样。

爸,这个问题很好解决的,让骄阳跟钮璧坚,分别在欧美找几个经济学家,让他们过来,给办公室那边的人上一上课就好。

现在咱们的看法,恐怕就跟韩战时老美的陆海空,对咱们的小米加步枪一样,存在着概念上的代差。

这样的代差,虽说不会决定结果的成败,但会增大我们的投入跟损耗,这样的损耗,对如今的我们,可能就是天价的付出。

这事我看还是得跟老爷子打招呼的,由头就以您刚刚说的,岛国的合作方法做参照吧。

许多时候,咱们要做到知己知彼的,不然用施舍换取了我们的大市场,回去之后还要嘲笑我们没本事的。

谢飞就在领导办公室那边工作,我看他也该学习一些这些理论的,外线的人员,也一样要学习的。

不然谈判过程之中,落入别人的经济陷阱,就不美了。”

讲课,李胜利虽说不成,但给出个主意还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

这也是很现实的问题,合作、缓和、破冰,这一路下来,也到了谈细节的时候,而细节决定成败。

按照李胜利的说法,现在办公室那边的合作方式,显然在利益上是吃了大亏的。

如果市场能作为谈判的筹码,美方提出的技术商品化,就不够看了。

本来该是人家花钱买市场的,如今反倒成了己方出钱卖市场,完全就是倒贴的买卖。

“胜利,你的意思是,这次的好处给谢家子?”

李胜利提到谢飞,也不是瞎提的,老杜一样没那样的经济水平,所以市场这个见解,就必须要有一个中转站。

老杜不是说不成,而是他的身份不成,谢飞那边可以说是跟钮璧坚接触之后,学的新东西。

杜老爹就不能这么说了,他一个掌权的人,跟港城的钮璧坚眉来眼去,那就真是里通外国了。

而这个在谢飞那的说法是:沟通外部关系。

两者在性质上有根本的不同,这也算是对办公室那边的纠错,一旦市场论成真,即便是老杜也得算上一功的。

这样的功劳,对老杜而言都够吃,就别说对谢飞了,沾上点汤汤水水的,就足够谢公子一口吃个胖子了。

“爸,我是个中医师,办公室那边给我的好处,对我的作用不大。

杜鹏那边务实为主,而且他也不适合过早的崭露头角。

谢飞可以作为杜丁王谢四家,第一个培养的后辈子弟。

至于王家的王前进,我看还是算了吧……”

将资源倾斜给家中子弟或是圈里子弟,这事让杜老爹有些皱眉。

这种状况,不是说没有,但更多的时候,还是心照不宣的。

将家中子弟托付给战友或是下属,才是圈里的潜规则,这就属于有枣没枣打三竿了。

子弟受到了照顾,就是人家念及旧情,不照顾也无所谓。

子弟们对规则的熟悉,也能让他们比正常人晋升的速度快。

许多时候,隐性的优势也是不显于外的。

部委之中,子弟占了相当的数量,就是这种隐性福利的体现。

如果是普通人,想要从地方走到部委,许多人耗费一生也做不到的。

只有一些运气好的,付出相对较多的,才能在三四十岁的年纪进入部委之中。

之前是如此,以后也是如此,现在么,多了幸进的机会,只是这种机会的基础,太不稳固了。

像李胜利这样,言明杜丁王谢四家,将权力向谢飞倾斜。

这话说的就有些露骨了,而且还破坏了原本约定俗成的规矩。

四家的大人直接干预,以后谢飞的路定然顺畅无比。

但对别人,即便是别的子弟而言,这就有些不公允了。

“胜利,这话不好这么明说的,我们再商量一下吧……”

刚刚的话,也算是李胜利在表态,他不入仕途,潜心医道。

那杜老爹或是杜丁王谢,亦或是国内,就不必对他有太大的戒心了。

许多事,真是不好放在台面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