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九十四章 皆为利来(中)(2 / 3)

加入书签

耗;以及对公交出行现况的改善,才是这辆车的真正买点。

这辆车,也只有在短时间之内大规模的量产,才能满足我们一家人的诉求。

下半年建新厂,年底或是明年初正式投入量产,明年一年的产量,要在五到六千台左右。

一个月五百台的产量,你跟杜鹏所要关注的不是技术该如何创新,而是该如何满足这辆车对原材料的需求。

铁轨、枕木,只是暂时的替代品而已,怎么因陋就简的去量产车架、车轴、轮胎,才是你们需要着重考虑的。

至于柴油机,也不是你们该管的,没有上面的调配,你们想也不要想。

但是,冯茜,我对你这边也是有要求的,柴油机,其实轧钢厂也可以生产的。

乃至于后续的汽车发动机,轧钢厂也是有这个基础条件的,硬件的需求我会跟李怀德交待的。

技术上,你现在就要开始储备了,老大哥的发动机,借鉴了不少欧美的技术。

但对我们而言,对面的岛国才更具借鉴价值,这点你要有数……”

看着眼前穿着跟农民没两样的便宜姐夫,冯茜不服也不成。

与她的科班出身相比,没有出国经历,岁数还很小的便宜姐夫,对造车业的理解,可谓是真正的通透。

212的产量,如今也达不到五六千台的,便宜姐夫看似冒进的说辞,在冯茜看来可行性极大。

轧钢厂这边攒车,看的只是发动机跟原材料的供给,攒这样的工业垃圾,真是没什么技术可言的,放上基本就能用。

再加上一大半的木质车身,这玩意儿说成是装了柴油机的牛车,也不算是过度的贬低。

一年生产五六千辆牛车,别说是整个轧钢厂了,就是轧钢厂的机修组使使劲,差不多也能完成的。

至于便宜姐夫李胜利后续说的借鉴欧美,就很有技术性了,在许多人的眼里,老大哥的造车技术,那是自创的。

但在冯茜这类技术人员的眼里,老大哥那边也是抄欧美的作业而已,而且画风相对粗犷了一些。

对面的岛国汽车业,冯茜的了解倒是不多,但也偶尔听说过,已经远远超越了这边,那也是肯定的。

“我差不多理解了你的意思,如果还有疑问,我会让杜鹏带我过来的。”

将自己对技术的执着,拉低一下契合了便宜姐夫的观点,冯茜这边虽说还是有些不服,但不服也不成,便宜姐夫李胜利说的大多都是实情,也符合轧钢厂机修的技术水平。

“回去之后,布拉吉就不要再穿了,蓝裤子、白衬衣、再加一顶工作帽,才更符合当今时代工人的气质。

想穿,回家之后,穿给杜鹏看看就好,布拉吉、小皮鞋之类,还是锁进衣柜留个念想吧……”

最后点了一记穿着小皮鞋、布拉吉的冯茜,李胜利就跟杜鹏将车上的两个衣箱,一个纸箱拿了下来。

衣箱里装的是冯晋开给杜鹏的条件,纸箱里则是李怀德给送来的香烟跟茶叶,倒着收礼,李胜利也算是独一份儿了。

将空间留给杜鹏跟冯茜,李胜利走进村部办公室,也跟李怀德聊了一下新车厂的硬件设施。

对车厂这个新目标,李怀德也是寄予厚望的,正经扫量一下,别说是汽车厂了,就是那些个拖拉机厂,都比轧钢厂高上半级。

未来的车厂真要是建成了,他李怀德的金光大道,就算是摆在了面前。

谈车厂的时候,李胜利也略微涉及了一下形势,见老李这边转起了眼珠,他就大概有谱了,这位李主任也是有抓手的物件,苍蝇蚊子都是肉,一丝儿也不放过。

对李怀德,李胜利的评价不是很正面,但这心细人坏的货,却是宦途敢死队最好的人选之一,风雨只是争斗的开始,砥定之后,才是真正争斗的时候。

杜老爹对比璀璨将星,终是在年岁上不占优势,年轻,有些时候也未必是好事。

所以将来回国的杜老爹,需要李怀德这样的羽翼,路途虽说不正,但这也就是李胜利的极限眼光了,培养徐小雅的哥哥徐正清那样的人,其实应该是杜老爹的任务,他一个小人物,确实没那样的本事跟能力。

一个两个的他在入门的时候带一带还成,真到了李怀德这样的程度,李胜利这边就没什么本事指点了。

分别的时候,让杜鹏跟冯茜晚上再来一趟,李胜利就送走了各自达成目的,高高兴兴的一群人。

看着远去的暗红色工业垃圾,李胜利也没忘了轧钢厂对马店集的作用,马上就要麦收了,轧钢厂那边攒的收割机,也是个不错的宣传素材。

在公社之外,有了轧钢厂这样的靠山,等安定门的汽车厂开建的时候,马店集也就会成为公社里很棘手的存在。

现在的限制虽说不少,但还有一个建设的大前提,即便风雨之中也要保生产的,面上跟轧钢厂交织在一起。

马店集的七千人,再加上轧钢厂的上万人,在城乡之间,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力,看成是不好下嘴的刺猬也成。

麦收之前,对于那些个想在马店集租房的人,李胜利也没给他们把路堵死,村里虽说不太敢接纳他们,但在村外,马店集还有一个食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