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九十章 南来北往(上)(2 / 3)

加入书签

四人联袂而来,也不是没原因的,这四個私交不错,觉着李胜利这边还有私藏,也就过来打秋风了。

“你们四个,哪个的岁数不是我的两倍还带着拐弯的?

你们就这么白着嘴上门讨方子,好意思吗?”

听清四人前来的目的,李胜利这边就没什么好话了,虽说董师成行之前,他也会给方子,但他给,跟这些个老货上门硬讨,还是有明确区别的。

“李师叔,您能者多劳么……

此次南下,除了试用解表药之外,老郭前段时间试制的辟秽、避暑的鼻通,也要在那边试一下的。”

几人之中,董师跟李胜利最熟,挺头说话的自然是他。

听了郭士槐的道道,李胜利也点了点头,他借鉴的鼻通,正是适合西南潮瘴之地的。

“你们倒是会捡便宜,但你们南下,北边也不能懈怠的,本地产出的大青叶跟板蓝根,也是同株药材的不同部位。

菘蓝,算是常见药,其根之前多不用,但也可做茶饮来用。

主药代茶饮,也是最好的防疫手段,算是咱们的第一关,祝师,你这边找人抓一下吧?

这事要跟药材公司沟通一下的。

此次南下,就你们俩吗?”

没提方子的事,李胜利先是说了一下北方的防疫手段,麦收之后就是秋收,粮食要秋收,药材也有秋采的。

给祝师安排了任务之后,李胜利就问起了董师他们南下的人员组成,单指着俩半大老头下去,起不了大作用的。

“我跟老白,再带上几个祝师兄那边中医大毕业的学生,也差不多够用了。

此行还有吴门的几个医家一起,人员安排上还是妥当的。”

中医与西医不同,西医下去援助,动辄就是一个团队,而中医下去,有些时候单人独骑也就够了。

算了算十多个人的队伍,董师说话的时候也带着底气。

“祝师那边的学生就不要带了,带去了也不顶事。

老白这边,在城里选五到十个中医院三十岁左右的医师,吴门医家这边也紧着年岁轻一些的倒扒。

各位有合适的门人子弟,也带着一道过去,史老家的也带上。

今儿来了先不急着走,在我这吃了午饭再走。

白芷,回去给徐小雅说一下,午饭做的清淡一些。”

给董师安排好了人手的范围,又让王芷去安排了饭食,李胜利这才跟几人说起了选人的目的跟药方的范围。

中医师这职业,成就是成,不成也真是不成,董师想借机历练一下中医大的毕业生,对这些学生而言,他们不仅没经验,中医知识也不够。

治疫这种程度的历练,对他们而言太过高端,没什么作用不说,还浪费了别人的名额。

在李胜利看来,怎么也得内科中级的医师,才够得上这样的历练。

三十多岁的中医师,说句难听点的,也多少有些不够资格,四十岁左右还差不多。

中医吃经验,在岁数上也分的很明确,正常情况下,岁数越大手艺越好,四十岁,算是中医师的上升巅峰期,这样的人才适合用治疫来历练医术。

说起药方的范围,众人也是没什么异议的,能用于流感的方子,也就那么十几种,而且多以温病方剂为主。

但在剂量上,他们跟李胜利之间,就有了争议,中医虽说有火神派的超量附子,但还是以稳妥为主的。

李胜利在麻杏石甘汤的进延上,就有超量用药的先例,这次开口,圈定防治结合的剂量,在用药上就重了许多。

初症的用药对比中症,中症的用药对比重症,对起复的要求高了,药物的剂量也就水涨船高。

如果对症,这种剂量的增加虽说急了一些,但并无不妥之处。

但归到四气五味、性味归经,还要看一个地气及人体的阴阳之分,千人千面,大范围用药,普遍增加剂量,对有些人而言,药毒性也是个关隘。

“李师叔,对甲二型流感,南北都已经有了对应的药剂,如此增加剂量怕是弊大于利的。”

董师的说辞中规中矩,但李胜利着眼的可不是甲二型流感,而是死亡率更高的甲三型流感,也叫港城大流感。

甲三造成了百万级的死伤,因为信息的不对等,实际的死伤数量,可能是报道数字的三五倍之多。

其实增味的麻杏石甘汤就是针对甲三型的,但南北不同,西南及两广的用药,必须实地验证一下。

用小两年的时间推动一下,或许到时候可以推一推中成药的片剂。

如果推的出去,也能帮着进出口公司,狠捞上一笔的。

“急症用重药,我观西南有乖戾之气隐现,未来两到三年必有大疫。

这是未雨绸缪之举,若有比甲二型还险恶的流感汹汹而来,你们作何计较?

中医用药不仅要着眼于典籍、实例,还要着眼于未来的。

上医未病、中医欲病、五运六气之说也非虚妄,这才是我所担忧的,你们未雨绸缪吧……”

李胜利连五运六气都扯出来了,董师也就没法跟他论了,若用五运六气之说,就要找道医了。

对此,董师也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