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6章 年的秋收(1 / 2)

加入书签

红文今年是毕业班,没空回来秋收。红霞也上大学了,婆婆身体不好,她只能一个人秋收。

她家种了六晌地,她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就想让张秀花帮她送菜。

张秀花好不容易能休息,听到这话,好日子又得不复返,她叹了口气,“行吧。”

也就是说她早上得送两趟货。一趟是她自己的店,一趟是许春英要送的货。来回两趟,装车卸货,总共花费三个多小时。

好在不用再去地里忙活,她回来后可以补觉。吃完饭,休息,醒来后再去地里拔白菜。

嘎啦果不用她摘,珠珠会帮忙摘好。

她送完货回来,王二婶就巴巴跑过来借拖拉机收割庄稼。

换上专门收割的刀,开到地里,一天可以割三至五亩地。

要是人工割,每天撑死只能割一亩,还得累得半死。

村里没有收割机的人家只能等着别人家的地收完,他们再上门借。也有的是跟别人家轮着来。机子主人白天收割,他们晚上收。这样轮着来,也不耽误他们。

就这么忙了一个月,许春英家地里的粮食才全部收好,晒到打谷场。她家的手扶拖拉机被别家借走了。

她要忙着捶打谷场的黄豆。至于玉米,撕掉皮后,晒干,全部堆起来,用塑料布盖上,等有了空闲剥成玉米粒。

等黄豆捶打完毕,晒干后,就开始交公粮。

张秀花家里没有粮食,她就从大嫂家买粮食交到粮店。

一大早,两人一人一车粮食,到粮站排队。前面有不少村民早就来了,都在等着交粮。

张秀花看着许春英,“下回还是让大哥回来收吧。你看看一场秋收把你累成这样。”

许春英已经不能用瘦来形容了,好像精神被抽了似的。

许春英叹了口气,“一来一回要两百块的路费,再加上耽误工夫。不值当!”

张秀花无语,“身体是你自己的。秋收又是出大力气,你一个人总这么干,很难不出问题。”

她就忙了三天,就觉得自己身体要散架了,哪哪都不舒服。许春英可是干了一个半月。其中的艰辛难以想象。

许春英知道她是为自己好,也笑道,“多亏二弟回来帮了几天,要不然我真的撑不住。”

前段时间,李建国休息三天,得知大哥家的粮食还没收好,就过去帮忙。结结实实用拖拉机帮她收了三天的粮食,走的时候,他走路姿势都不对劲了。

许春英叹了口气,“明年我打算找人帮着收粮食。”

东北地广人稀不假,但是城里有许多人没有工作,为了赚钱,他们也乐意到乡下收粮食。虽然他们干活不如乡下人,但是好歹也能出份力。

许春英也是惜命的,要是年年都这么干,她真会累趴下。

张秀花见她听劝,也跟着笑起来。

许春英又问,“咱们村还有人家没收完吧?”

“有啊!建民家啊。他种建信的地,家里也没有手扶拖拉机,只能人工割,速度慢得要死。一直等别人家的地收完了,他才用机器割。”村里有拖拉机的人家并不多。撑死了也不到十辆。可村里有两百多户人家呢。

大多数人家都像建信,全家齐上阵,用手割。速度就慢上许多。

许春英叹气,“幸亏之前听你的,买了手扶拖拉机,否则只靠我一人根本不行。”

张秀花笑道,“我估计那些人肯定去农机站催机子了。排队等那么久,也该到货了。”

许春英也笑起来,“别的村子肯定也在催。农机站也不知能不能忙得过来。”

两人聊着聊着,很快就轮到她们。

交完公粮后,张秀花和许春英一起开着公车回了村。

许春英还要忙活蔬菜,先走了,张秀花将手扶拖拉机放在门口,有村里人过来借,她暂时不用就借了。

王二婶晒完自家粮食过来喂鸡,得知她交完公粮,就告诉她一桩事,“我今天去农机站了,他们说我们村的机子下半年就能交。”

张秀花惊讶,“这么快?”

“听说上头分配了任务,让他们加大力度。你也知道现在家家户户都缺拖拉机,农机站加班加点在生产。”王二婶脸上充满喜意,“早点拿到机子,明年我才能安心。我这老胳膊老腿,收了这么多粮食,差点累散架了。”

张秀花听着也唏嘘。农民挣钱是真不容易,她又问,“农机站现在有联合收割机吗?”

“没见过。”王二婶摇头。

张秀花失望了。

她回屋就开始盘账。嘎啦果在十月初就全部卖完。白菜也在前几天就全部卖光了。

她种的白菜有一部分是自己卖的,大部分都是卖给村长开的蔬菜批发公司。刚开始是卖给大嫂,每日一结,村长这边是卖完全部一起结算。

她已经拿到钱了。至于小卖部的营业额也是每天都登记一回。

她正算得认真,珠珠从外面进来,她鼓着腮帮子,泄愤似地坐在床上,好像别人欠了她几百万。

张秀花抬了抬眼皮看了她一眼,“你咋啦?又跟谁闹不愉快呢?”

珠珠手托腮,气鼓鼓的,“二哥!”

张秀花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