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3章 有才的面(加更章)(1 / 2)

加入书签

张秀花将门关上,“怎么了?神神秘秘的。”

许春英问她,“你那个电子手表在县城卖得那么好,你告诉我,一只手表能赚多少差价?”

“三毛二进的货,我卖两块。”张秀花也没瞒着她,实话实说。她也不打算再做这个生意,告诉大嫂也无妨。

许春英倒吸一口凉气,满脸震惊,“这么多?”

“你别以为差价很多。你也不想想我去一趟要耽误多少时间。”张秀花觉得她把事情想得太浅了。

她给她算一笔账。

从这边到羊城,中间要转火车,要两天一夜,火车费近九十块钱。

去羊城得要住宿,只住一天加吃饭十块钱。这是最起码的花销。来回火车费加食宿就是一百九十块钱。

“你不能不住宿,因为你到那边天都黑了。而且批发市场得赶早。晚了未必有货。”

进货一千只手表,有1660元利润,除去花销1470元。这笔钱看似很多,可是来回时间是五天。而且卖不出去,可就得砸手里了。

“如果我让红武爸从羊城把货给我寄过来,是不是可以省费用?”

张秀花连连摇头,“这主意更不靠谱!你丢了件,只能赔你寄件费用。邮政没有保价服务。你爱寄不寄,邮递员才不在乎!”

许春英还是馋这里面的利润,“那其他东西呢?”

“面料和衣服的利润没有电子手表高,但也还成。”张秀花见她实在心动,于是就道,“你要是真想做这行,我觉得你可以大胆一点,直接当个批发商,将货批给下面的人。这样你走货很快,不用担心压货。”

许春英一听这话,直摆手,“那可不行!我批发蔬菜是因为我家就住在这里。村里人都信任我。不怕我跑了。可是去南方批发东西,人家不可能信任我,东西又那么贵,大批量采购,我没那么多本钱。”

她的话确实有一定道理。张秀花也没反驳,“那你可以让大哥试着寄过来。看看能不能赚到钱。”

许春英颔首,“行!我回头就给他写信。”

许春英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就先走了,张秀花却开始担心起继东,也不知道他有没有说服厂家给他供货。

她还在琢磨呢,外面传来李建国的声音,她立刻推开门走出去。

珠珠牵着李建国的手进来。

她晃悠着李建国的手问,“爸,我们什么时候去拍戏啊?你不是答应我了吗?你是不是又在糊弄我?!”

“我去跟领导请假,他们批了。明天就带你去。”李建国变戏法地变出两张火车票,正是去湖南省的火车。

珠珠乐得手舞足蹈好一会儿,被张秀花提醒去房间收拾衣服了。

李建国跟张秀花交代,“我在首都见到了继东。他让我告诉你,他搞定了那些厂家。”

张秀花啧啧感叹,“这孩子胆子是真大。”

“还有更大的呢。他从银行贷了五万块钱。”李建国也是没想到继东还没毕业就敢做这么大的主。

张秀花有点好奇,“他怎么贷到的?他一没资产,二没财产。银行怎么会批这个条子?”

“他说是周盼娣帮了忙。”

张秀花怔住,是啊,周盼娣就是搞金融的,她当然有办法。

李建国问她,“大嫂刚刚来干什么?我刚刚在门口遇到她,笑成那样,发生什么大喜事了?”

“她问我从南边拿的货赚了多少钱。”张秀花一五一十说了。

李建国也好奇,眼巴巴看着她。

张秀花也不怕告诉他,这钱来得光明正大,又不是利用空间赚的。

两千多只手表赚了3350元钱,衣服赚了6500元,面料赚了2642元。

“衣服那么赚?”李建国也是吃惊。

“衣服之所以赚得多,是因为款式好。不是所有衣服都赚钱。”张秀花也打过工,知道年轻人有多爱潮流。只要流行的,衣服就卖得特别好。要是不流行,衣服就成了库存。甩不掉,就会亏本。

李建国赞叹她是赚钱好手。去南方旅游一趟,花了两千,居然赚了一万多。

“你有这才华,在家带孩子委屈了。”李建国觉得她该出去工作,可惜他没有门路,没办法帮她找工作。

张秀花听了他的话很暖心,她笑道,“以后有机会,我就当个投资者也不错。”

李建国叹气,“给外人投资,我不放心。除非给自家人。”

“有才,继东都行。我觉得他们都有才华。”张秀花很看好这两人。

有才厨艺很棒!人也爽朗爱笑,这样的人开店很容易赚钱。继东就更不用说了。他上辈子都能成功,这辈子只会更容易。

李建国点头,不过他们手头钱还不是很多,这事可以以后再考虑。

天黑之后,孩子们陆续回了家。

瑶瑶在学校补课,继林跑去看人钓鱼,回来时拎了一条鱼,张秀花让他把鱼收拾了,让珠珠去烧火。做了一道红烧鱼。

吃完饭,天已经黑透,有才还没回来,李建国有点担心。虽然有才已经成年,但是现在治安不好,他怕出事,跑到村口迎了迎,想看看有才什么时候回来。

小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