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6章 江省小吃(加更章)(1 / 2)

加入书签

有才这次去得快,回来得却很慢。而且是两手空空。

瑶瑶惊讶看着他,“你不是去买吃的吗?怎么没买?”

有才还没回答,继林面露古怪,“你吃完了?”

有才讪讪笑了,见他们全用谴责的目光看着他,他忙解释,“不是我不想拿给你们尝尝,他们是用碗盛的,不让我拿走,只在那边吃。”

瑶瑶恍然,问他好吃吗?

“好吃!”有才咂咂嘴,要不是他之前吃过饭了,他还想尝别的小吃。

“你吃得什么呀?”瑶瑶有点好奇。

“娃娃鱼。”有才脱口而出。

瑶瑶瞪大眼睛,“娃娃鱼那么珍贵的东西,张姨给的那点钱够吗?”

有才见妹妹误会了,忙解释,此娃娃鱼不是彼娃娃鱼,只是外形比较像,他想了想,“应该是红薯粉做出来的。”

他还向他们推荐其他小吃,“有米线,还有擀面皮,也好吃。就是我之前吃过饭了,这两样太压饿,我怕浪费了,就没吃。”

几个孩子眼巴巴看向张秀花。

张秀花无奈,“我们玩一会再去吃吧!”

几个孩子在湖边玩耍,看到有人在钓鱼,他们凑过去观看,可惜看了半天,也没人钓到鱼。

也就一个小时,孩子们就腻了,相约去吃米线和擀面皮。

张秀花只能带着孩子们到门口。

还别说她也是江省人,但是以前穷得很,压根没吃过这些小吃。

除了米线、娃娃鱼、擀面皮还有凉皮。凉皮的味道跟她上辈子吃过的陕西口味不太一样。

孩子们每人要一份,然后互相品尝。

因为是摆摊,也没有桌椅供他们坐,只能站着吃。

“妈!你尝尝我的米线,特别好吃。”珠珠献宝似地端着米线到她面前。

张秀花尝了一筷子,还别说味道真的不错。

有才一边吃一边看着老板在调味,问他那些瓶瓶罐罐里是什么东西。

老板可能是怕对方跟自己竞争,根本不回答。

张秀花上前与老板攀谈,“我是咱们这地方的,嫁到东北。这孩子对厨艺感兴趣,不会在这边开店。”

她花了两百块钱,老板才同意告诉她配方。

有才拿笔记录,并且向老板保证,绝对不会开小吃摊跟他竞争。

这时候的人也很淳朴,他这么说,老板也就这么信了。

好在有才不会在这边开店,要不然老板以后就多了个竞争对手。

孩子们吃完,张秀花带着他们返回招待所。

快到天黑时分,继东终于回来了。

他眼圈似乎红了,张秀花问他,“你妈过得怎么样?”

继东沉默好一会儿,艰难地点头。其实过得一点都不好。明明他妈只比姑姑大两岁。但是看起来却像姑姑的妈。

张秀花叹了口气,回答得这么勉强,好什么!糊弄谁呢。肯定是他妈让这么说的。她也没有拆穿,“那是你妈的选择,你管不了。要是觉得愧疚,以后等你毕业,赚到钱了,过来看看她。她是成年人,知道哪条路对她最有利。”

张秀花知道继东妈妈会早死,可是她救不了对方。因为对方不可能听她的话抛夫弃子。她就只能让继东多看几回,免得对方留有遗憾。

就在这时,继林肚子咕咕响。

张秀花问继东有没有吃饭。

继东抿了抿唇,“吃了一个馒头。她家太穷了。”

“你见到你妈男人了?”

继东点头,语气有点愤恨,“他对我妈不好。”

张秀花可以想像。如果好,上辈子就不会死得那么早了。纯粹就是累死的。“你妈没有收入,在农村种地赚不到钱。除非她自己硬起身板,到南方打工。否则她……”

她没再说下去,免得继东听了不少好。

继东点头,“我偷偷跟她说了。不知道她会不会听。我还给了她一百块钱。不知道她不会告诉她男人。”

“你妈没那么笨。她知道攒钱。”张秀花怕他心理有负担,“当父母和当儿女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到了年纪,父母就得放手让儿女出去闯,让他们成长。儿女同样也是如此,不能再依赖父母。尊重他们的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你妈当初改嫁,没有错。你不跟她,也没有错。既然都没错,就别纠结那么多。”

继东挤出笑脸,“是!”

“走吧。我们去吃饭吧?”

几个孩子担忧地看着继东。虽然他们还是孩子,可也看出继东见了亲妈之后,心情并不怎么好。

有才很想安慰他,但他嘴笨,憋了半天也没憋出一句软和话。瑶瑶生性内敛,让她写作文,她能写得声情并茂,感人肺腑。让她安慰别人,她在肚里打了半天腹稿,都觉得不合适。

继林生来反应慢半拍,他这会还在想继东哥为什么不开心呢。

只有珠珠,年纪小,又开朗乐观,小大人似地拉着继东的手,向他汇报今天吃了什么好东西,“米线特别好吃。娃娃鱼也好吃,擀面皮也特别香。对了凉皮也好。”

继东被她逗笑了,“你个小吃货,在你眼里还有不好吃的东西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