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9章 张生弟的想法(1 / 1)

加入书签

东北是真的冷,道路被雪覆盖,田野一望无际白茫茫。各个村子的屋檐下结的冰凌子足有三十厘米长,像一道道尖刺从上往下倒挂。

清冷又干燥,李建党身上穿着新买的棉袄。在南方他们只用穿一件外套,从火车上下来,他们不得不把棉袄套好。

四人扛着两三个蛇皮袋,里面都是他们从南方买的东西。

红兵脸上带了兴奋,“也不知道我家那臭小子有没有忘了我?!学习有没有进步。”

李建党失笑,“天天念叨,你也不嫌烦!”

“你当然不烦了。你家三个孩子成绩那么好。又不用你操心。我家媳妇根本管不住那个臭小子。”

大队长儿子年纪比他们小,孩子也才四岁,还不到上学年纪,无法体会他们的痛苦。他现在只想回家抱媳妇,脚步飞快。

“别扯啦!快走吧!”

李建党带着儿子回了家。

许春英这会却不在家,正在张秀花家里盘账呢。

眼瞅着快过年,肯定要把养鸡场的账盘一盘,好让社员们心里有个底。

每天收的鸡蛋有多有少。张秀花的账记得很碎,她算一遍,还得让许春英帮忙算一遍,这才能让大队会计帮忙算。

许春英数学不好,算账速度特别慢。

就在这时,红文在外面喊她,“妈!爸和大哥回来了,你快回家吧!”

许春英一听这话,扔下笔就跑,“你让继东帮你算吧。我先回家了。”

张秀花有点好奇大伯哥去南方打工的见闻,把东西收拾一下去了大嫂家。

她到的时候,村里有好几户人家也来了。不过今年来的人比去年少多了。估计是去大队长家或是大队会计家了。

李建党今年回来依旧满面春风。

社员们问他有没有挣到钱,李建党也没有隐瞒,实话实说了。

他倒也不怕社员们嫉妒,因为他是打工,不是做生意。只要社员们肯背井离乡,他们也能挣这份钱。

听到他这次带回两千多块钱。社员们再也坐不住了。

今年养鸡场没赚钱。工分依旧像去年那么少,社员们手头没钱,心里就慌。听到李建党挣到钱,当即有人就道,“建党,明年我也跟你一起去吧。”

李建党还是那句话,去可以,大家一起搭伙。但他不会帮忙找工作。要看他们自己。

之前大家不愿冒险,但是眼瞅着李建党的日子越过越好,而且三个儿女个个有出息,他们再不努力,就是拍马也追不上了?!

刚刚出声的男人就道,“放心,只要你帮我们出出主意就行。工作我自己找!找不到,我就当去南方耍一遭了。”

东北人豪爽大气,也是因为他们地多,日子相对南方还是好过的。

去一趟鹏城,路费不低。但是那又如何?他们掏得起!

出声的人不止刚刚那一个,有的人经过深思熟虑后,也决定出去闯一闯。

这里面也有张家父母以及生弟。

她在得知李建党回来后,立刻就冲出来了。

她父母怕她也跟人私奔,追在后头。然后听了全场。

在李家听了一场,生弟回到家就跟父母说出去南方闯一闯。

张父一听这话,立刻翻了个白眼,“你想得美!天南海北,我上哪找你?!”

“我去南方打工,挣的钱交一半给你。不比那一百块钱彩礼多?李建党可以挣两千块钱,我没他能干,一千总能挣到吧?你们仔细想想,五百和一百谁多?”生弟早就盘算这个主意。

去年没提那是因为她知道父母不会放她离开。而且村里人也在观望,怕去了南方找不到工作。可今年就不一样了。

跟李建党一起去打工的两个人都找到了工作,而且也都挣到了钱。她父母都心动了。

事实上她料得不错,张父张母还真心动了。

五百和一百相比,足足翻了五倍!如果从利益角度来考虑,确实应该让女儿去南方划算。可是他们知道自己对女儿们不好,尤其有前面两个丫头的前例,他怕三丫也跑。到时候连一百都没有。

“我要是想跑,早就跑了。还用等到现在?!我之所以不跑是因为我想赚钱。这世上只有钱靠得住!”生弟淡淡看了他们一眼,一副随你们选择的架势。

晚上张父张母在被窝里商量。

“老头子,你觉得生弟的主意可行吗?”

“这丫头向来有主意。定亲都敢把婚事搅黄。她什么事情做不出来。”张父辗转反侧,觉得生弟那话难听,却有一定道理。最主要的是附近没人敢娶她。

他还有老五、老六两个丫头,就算生弟真的跟人跑了,他顶多亏一个。如果真成了,他就能得到五百。想想还是有利可图。

张母听丈夫这么说,就知道他同意了,可是她还是不满,“这丫头也真是心狠。赚一千居然只给我们五百。”

“她要是说赚一千给一千,我不能信她。她那性子向来只有自己。不利自己的事,她不可能干!”张父淡淡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