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3章 丧事(1 / 2)

加入书签

张秀花和李建国在商量给宝林找老师时,无数个孩子呼啦啦从门口经过,全冲着山脚下去了。

大家对于滑雪和滑梯并不陌生,没有装备的时候,他们通常用一块木板就能滑下来。

但木板哪比得上专业滑板,尤其有才滑得又快又准,从上面滑下来时,动作别提多潇洒了。

国祥从家跑来,看到有设备,立刻问有才借装备,他也想玩。

有才对这个好兄弟自然舍得,将装备换下来,教他怎么滑。

除了国祥可以玩有才的装备,其他孩子全冲着雪圈去了。

继林就指着雪圈挣钱,当然不同意。让他们回家拿钱。一次一分钱。

这时候家家户户赚钱都不容易,但是当孩子吵着闹着想玩游戏时,有的大人心疼孩子也会掏个一分两分。

拿到钱的孩子立刻跑过去玩雪圈。没有钱的孩子,就从家里拿洗澡的铝盆,从下往上滑。

还别说,虽然没有雪圈安全可靠,但是翻车机会真的很少。

越来越多的孩子们聚拢在这里,张秀花离老远都能听到孩子的欢声笑语。

很快到了午饭时间,肚子空空的孩子们被父母叫回家。

宝林在冰面上滑了一个圈,将滑冰鞋脱下。

她将鞋底擦干净,装进鞋盒,然后问李建国这鞋子要多少钱。

“七十。”

宝林倒吸一口凉气,之前买溜冰鞋时,她钱不够,还问瑶瑶借了些。后来好不容易还了。现在手头只有十几块钱,离七十块钱太远。

她想让妈妈帮她买一双,可是又说不出口。毕竟她要买,其他人也得买。六个孩子就是四百二十块。妈妈没那么多钱。

她看着鞋子,眼里全是不舍。

张秀花看着她一步三回头的表情,不知道的还以为她在跟恋人告别呢。

她将视线挪开,看向继林。

继林已经统计好了,也从哥哥姐姐妹妹手里收到了钱。

他全部统计过后,总共玩了八十七次,收入八毛七。

张秀花给他算个整数,付了他九分钱,“做得不错,下午继续干。”

继林拿着钱喜滋滋回屋。

全家坐在炕上吃饭,除了宝林心不在焉,其他孩子都很开心。

珠珠跟妈妈商量给个优惠价,因为玩雪圈的八十七次里有三十三次是她玩的。

再这么玩下去,她的小金库快要空了。

张秀花笑道,“除了周六周日,平时雪圈就租给你,你每天只需付我一毛钱。你看怎么样?”

珠珠已经上小学一年级,会基本的加减法,她掰着手指算了一会儿,觉得这生意有利可图,果断答应,“好!”

她怕妈妈反悔,非要跟张秀花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张秀花也都随她,跟她勾好手指。

珠珠兴奋得小脸通红,继林看着妹妹就像看傻子,“除了周六周日,我们都要上学的。只有放学到天黑那点时间,你觉得能回本吗?”

珠珠点头如捣蒜,“肯定可以。放学到天黑有一个小时,至少可以玩三十回。我能赚二十回呢。”

继林不太看好。

珠珠也不气馁,“我肯定行!”

就在这时,外面有人在喊,听声音像是隔壁的王二婶。

张秀花就坐在炕边,放下碗走到堂屋,“怎么了?”

王二婶叹了口气,“建信爸昨晚没了。”

张秀花愣了好半天,李建信的父亲身体一直不怎么好,刘淑君还能洗洗衣服,做做家务,他是连走路都费劲,十前年就已经中风了,后来调养一段时间,虽然能走能跳,但是半边身体不能动。他平时基本不出门,只在家门口坐一会儿。

当李建信去送豆腐或是送鸡蛋时,他会将孩子交给父母。

苗小花负责收拾家,孩子会由丈夫照看。

李建国叫对方二叔,张秀花告诉他,他叹了口气,吃完饭就过去帮忙了。

到了下午,李建国回来,张秀花问他打算怎么办丧事。

前些年政策不好,不许搞封建迷信。现在改革开放,虽然那股风还没刮到东北,但是有些方面限制不那么严了。不知道还能不能操办。

李建国表示他们打算在门口设灵堂,扎些纸人,再买些白布。

丧宴也要办的。老人去世既要置办棺木,又要买各种丧事用的物品,这些花销不低,办丧宴好歹能减轻些压力。

丧事的席面本来就简单,这时候物资紧缺,自然不可能办肉席。

张秀花是本家亲戚,自然也要帮忙。

苗小花定好日子。丧事就开始准备起来了。

孩子们周日回学校上学,李建国却没有离开,他到公社借了电话打给铁路局,请了三天假。

张秀花负责洗菜端盘子,腰间扎着白布。

李建信是儿子,要负责披麻带孝,还得哭丧。当然他也要出钱。

苗小花像是老了十岁,她问李建信,“老三,你媳妇什么时候回来?”

安柔在县城上班,平时工作忙,一般都是李建信带着两个孩子去找她。她只有过年才会回来。

李建信往火盆里添纸,头也不抬回答,“我打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