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0章 社员大会(1 / 1)

加入书签

其实不止许春英在盘算着养鸡厂的事,大队会计和大队长也在琢磨养鸡厂。

大队会计是个很精明的人,张秀花养鸡的时候,他就一直在观望。现在两栏鸡都养完了,他仔细盘算,这洋鸡还真能成。

大队长是知道这洋鸡卖多少钱一斤。大队会计划拉几下算盘,这盈利有多少,一目了然。

两人就盘算着组织社员开大会,也开一家养鸡厂。

一个人肯定不行,所以他们要集全屯的力量来买设备。

他们俩翻来覆去盘算,让社员们看到盈利然后掏钱。

而张秀花也在算账。

李建国回来了,他们这是合养,她肯定要跟李建国报账,然后分钱。

他们第二栏的收入没有第一栏高。原因主要是进入七月,天气有点热,陆续死了三十多只。所以最后几天,张秀花是让红兵和李建信拉了五趟,全部卖完。

第二次的收入是。成本是种蛋加疫苗1780,饲料6000,养鸡厂的电费965.8元,李建信的推销费和红兵的送货费904,许春英和王二婶的清洗费50元。

之前还亏了还亏.8元。再加上还贷款600,最后盈余是.4。

李建国有种做梦的感觉,“我们真赚这么多!太不可思议了!”

“当然是真的。”张秀花乐得合不拢嘴。

李建国抱住她亲了又亲,“我媳妇真厉害!居然能赚这么多钱。”

张秀花示意他分一下钱。

她出了两万的成本,李建国从战友手里借了三万,再加上贷款一万和大哥的四百。

李建国让她拿了34%作为她和私房钱,这是她拿出两万所得的分红。之前就说好了,她一个人赚的钱就属于她个人的,要给她带来的三个孩子。

剩下的就是李建国的分红,然后其中七成给张秀花作为家庭共同存款。剩下的三成,他留着存起来,将来给有才三兄妹盖房、结婚。

张秀花满意地点头。李建国有一点好,他这人特爷们,说话一个唾沫一个钉,不像有的男人婚前花言巧语,婚后原形毕露。

李建国记好账,然后将收起来,“我觉得这养鸡场还能再挣两年钱。”

张秀花却不像他这么乐观,“其他社员倒还好,就怕大队干部不这么想,他们太精明了。估计能算出我挣多少钱。”

在农村赚钱就是这个不好,很容易被别人知道,然后会被复刻出来。

李建国叹气,“如果他们养洋鸡,那我们就不好养了。整个县城五万只鸡已经是极限了,再多就卖不掉了。”

倒不是说这时候的人们的消费水平有限,而是她的出栏时间太固定,只能是五月初和七月初。

如果时间错开,或许能卖掉,但是天气不允许。

张秀花让他问一问,“有没有下蛋鸡?适应我们这边的天气?!”

她上辈子在农场养过一种鸡就是专门下蛋。鸡肉多了卖不掉,鸡蛋就没那个顾虑了。

李建国觉得可行,“那我回头打电话给战友,让他们帮我问问。”

两人就这事算是达成协议。

正如两人所料,转眼生产队就召开了全体社员大会。大队会计拿着小本本给大家念张秀花养鸡赚了多少钱。

他倒不像张秀花算得那么细,而是大概数目,一万块钱!八十年代的一万块钱能当全县首富。

社员们炸开了锅,立刻议论纷纷。

有些人离张秀花比较近,迫不及待问,“秀花,你真赚了这么多钱?”

“不是,我们是与建国的几个战友合伙,他们上了战场受了伤,把退伍费入了股,我和建国只占了不到一成。”这是张秀花为自己想的理由。眼红是一种病,万一有人使坏,她得不偿失。

但是她这回答无疑坐实了她养鸡确实挣了这么多钱,只是挣的钱并不是她一个人的,大头都分给了别人。

下面闹哄哄的,大队会计示意大家安静,“生产队也想养鸡,正好有秀花这个指导员,大家集资。到时候分钱时,我们就按照出钱份额来发钱。大家先回去讨论,回头就可以到我这边登记。散会!”

大队会计说完,大家齐齐将张秀花围住。

有的是向她请教养鸡方法,有的是向她借钱。是的,没错,借钱投资,等赚了钱再还她。要是亏了呢?这钱估计就一直欠着了。

张秀花差点气笑了,“对不住啊,建国战友也要在当地养鸡。我们手头的钱要留着买粮食和小鸡崽。没有多余的钱往外借。”

这话是昨晚张秀花和李建国商量好的说辞。

那借钱的人听到这理由,闹了个大红脸,也就不再提借钱的事。

另一边,李建党拉着许春英急匆匆往家去,“这事是不是你说的?”

许春英眼睛一瞪,“我还以为是你说的。”

夫妻俩对视一眼,两人都松了一口气,“看样子是大队干部自己想出来的。”

许春英有点过意不去,“那秀花咋整?一次养这么多鸡,能卖掉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