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4章 真小偷(1 / 1)

加入书签

继东在干什么呢?他当然是向老师请教了。

有才真是太恭维他了。他只是个孩子,学习能力行,不代表他会查案。但是他总不能说自己不会吧?那他多丢面子。

输人不输阵,再说还有一块钱在上面吊着,他怎么也得努力一把。

失败了,他也没损失。

周盼娣听到他要查小偷,很快给他分析,“你可以看看家门口有没有脚印。”

得亏现在是冬天,乡下都是土路,很容易找到脚印。

李小英也旁边给他出主意,“你先看看村外有没有脚印,这样可以先确定是村里人,还是外村人。然后再去别的家找脚印。对了,你一定要记得去李建信家查脚印,他肯定还没起来。脚印保留得最完整。”

继东眼睛一亮,拿本子记下来,“好!我现在就去!”

向老师们讨教后,他跟姑姑说了一声,就带着有才和国祥出去查罪魁祸首。

继东按照两位老师的指点,先去村外看了一圈。因为今天是大年初一,还没外村人过来拜年。这边的习俗大年初一是本村互相拜年。大年初二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拜年,大年初三才是亲戚之间互相拜年。

有才和国祥跟在他后头,累得满头大汗。本来村子没多大,但这不是冬天嘛,地上全是泥泞,国祥屁股还有伤,沿着外围走了一圈,他冻得直打哆嗦,“你到底看没看完啊?到底谁才是小偷?”

继东给了他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你着什么急!”

他慢悠悠带着两人到李建信家门口。正像李知青说得那样,李建信还没起床呢。

两口子正在屋里猫冬。他们自然不像张秀花舍得给孩子们烧炕。而是穿着棉衣在家里烤红薯。

听到外面有动静,两人以为是苗小花过来了,李建信立刻扯着嗓子喊,“妈,我不出去!我在屋里给你拜年啦!”

说着哐哐哐磕起了头,继东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现在就走更不可能。

继东朝两人嘘了一声,从兜里掏出尺子测量鞋印的尺寸,从兜里掏小本子记录数据,然后照着鞋底的花纹描绘。

记完之后,他撒腿就跑。

有才见他跑,也跟在后头,只有国祥反应慢了半拍,被一直没等到亲妈回复的李建信逮个正着,“好你个兔崽子!你在我家门口干什么!”

国祥指了指他的门,“我看看你家对联有没有被撕!”

李建信哼了哼,“我又没买对联,小偷想撕也没处可撕!”

语气里带了几分骄傲。瞧瞧他多聪明。那对联不当吃不当喝,买它作甚,一个个说他不会过日子,照他说,这些人才不会过日子。

国祥撒腿就跑,在拐角处撞到两人,“你俩跑得也太快了吧?刚刚建信叔说了,他没买春联。”

“我听到了。”继东示意他闭嘴,“这么小的尺码肯定是小孩子。”

有才抓耳挠腮半天,“刚刚那个鞋印有点眼熟,我好像在哪里见过。”

这时候农村人的鞋子都是自己做的。鞋底全是千层底,张秀花说她不会做鞋,就是因为这个鞋底要一针一线缝,很费力气。

国祥向来心粗,刚刚跟他们一起看,根本没想到,“谁啊?谁的鞋底是这样的?”

有才记性不好,他哪里知道,“我记不得了。”

国祥哼了哼,“我去找我奶。她肯定知道。”

村里谁家媳妇做鞋好,她奶绝对知道。

于是大队长媳妇宋莲花被叫过来,她被孙子扯着胳膊,为了跟上他的速度,跑得颠颠的,“慢点跑!地上滑,摔个屁股墩就不好了。”

国祥现在哪还管摔不摔,他现在只想证明自己不是小偷。

好不容易跑到建信家门口,国祥指着那脚印,“奶,你快看!这是谁的脚印?!”

宋莲花年纪大,眼睛有点花,她蹲下来辨认半天,突然一拍巴掌,“哎呀!这不是那个谁谁谁的手艺嘛!”

国祥眼里冒着小火苗,紧紧揪住奶奶的袖子,“奶,谁啊?”

宋莲花又去别的家门口找脚印,其他家门口踩得稀烂,根本分不清谁是谁。

她叹了口气,“算了!还是别说了。”

国祥当然不依,“那怎么行。现在全村都说我是小偷,我要是不能证明自己,我就得背黑锅!奶,你一定得告诉我!”

宋莲花被大孙子闹得没办法,只好带着三个孩子到这家。

“梨花?梨花?你在家吗?”

张老爹倒塌的房屋旁边住着铁梨花,这是个寡妇,带着儿子铁牛。丈夫是入赘的,年轻时得病死了,她独自带着儿子过活。

铁梨花经常做鞋子贴补家用,算是村里手艺最好的妇女。

宋莲花找上门时,铁梨花正在做鞋子,铁牛衣服湿了,没有换洗衣服,就只能躺在被窝里,不烧火的炕是冷的。

铁梨花将针线簸箩放下,将人迎上来,“大娘,你怎么来了?”

看到后面跟着三个小豆丁,她有些困惑,却也没当回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