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61章 火热朝天(1 / 3)

加入书签

随着四大工程的确立,在文振组的办公大楼里,与之对应的各办公室也挂牌成立。

像是叶落的“叶氏文学撰写工程”,就成立了一个“叶氏文学办公室”,并且设有主任一名,副主任两名。

叶落作为本工程的核心人物,不仅是工程总负责人,还兼任办公室主任一职。而副主任一职,自然的落到了古文协会主席李文正和新文协会主席邵新忠的头上。

一切和叶氏文学撰写相关的工作,全都由办公室统一调度安排。

之前,像是出版、宣传之类的工作,叶落也都是交给这两个协会去做的。尤其是古文协会,更是被业内的人称之为叶落的大管家。

但那时候,两者之间更多的是属于合作关系。可现在“叶氏文学工程”的确立,就把原本的合作关系,变成了明面上的工作关系。

可以说,现在叶落在要求古文协会或者是新文协会做些什么事情,那就完全是名正言顺的了。甚至,叶落安排下去的事,如果没有做好的话,那都是可以追责的。

毕竟,这可是国家级的文化工程,是不容有失的。

但有一说一,原本叶落以为有了这些帮手之后,自己出书的速度肯定会快上许多。

但实际的情况却和他想的完全不一样。

自从叶落把《大唐诗圣传》的细纲、思路、创作蓝本等素材交给李文正之后,李文正也的确是召集了大量的相关专家学者,并且成立了专门的“《大唐诗圣传》撰写小组”,一同来进行创作。

但是,这些人毕竟不是叶落。

人虽然多,可在写起书来的时候,却相当的畏手畏脚。

或者,也不能说他们是畏手畏脚,准确的说应该是太过谨慎和严谨了。

就别说是每一篇每一章了,哪怕是每一行每一句,这些学者教授们也都要斟酌好一阵,选出最符合叶落要求的话语来,才敢落笔成文。

甚至,再遇见杜甫写诗的前后剧情的时候,大伙还得聚在一起开个会,研讨一下。

再加上,大家都是普通人,远没有叶落那个行文速度。

所以,相比于叶落那个写书的速度,一个月写完一本《大唐诗仙传》的情况,压根就不会出现。

就以目前“《大唐诗圣传》撰写小组”的书写速度来说,别说一个月了,三个月之内能写出来就不错了。

见是这么个情况,叶落索性又直接把“叶唐系列”剩下的两本书,也给整理了出来。

是的,在叶落原本的构思当中,除了这本《大唐诗圣传》之外,整个“叶唐系列”也就只剩下两本书了。

不过,这两本书叶落并不想在继续写单主角的了。

而是要直接写群像。

《初唐四杰传》。

《晚唐李杜传》。

叶落曾经也想过,在初唐这个时间节点上,要不要按照原本的节奏来出书,但想来想去,叶落最终还是决定写合传。

倒不是说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不值得写单独的列传,可和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人相比,他们多少还是差了些意思。

但如果把这四个人放在一起写合传的话,那这本书的价值,绝对堪称“叶唐系列”初版图书中的

王勃的《滕王阁序》。

杨炯的《从军行》。

卢照邻的《长安古意》。

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

这些都可谓文坛的神作。

尤其是王勃的《滕王阁序》,更是被誉为“千古

在骈文这个领域,《滕王阁序》就是当之无愧的天板。不仅是大唐魁首,乃至是整个历史中独一无二的存在。

当然,就和其他的书一样,这本《初唐四杰传》也不仅仅只有他们四人,其中还会涉及到诸多的初唐文人。

像是被誉为“诗骨”的陈子昂,同样是初唐时期璀璨的明星之一。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样的诗作,叶落不可能让它不见天日。

可以说,在叶落的构思当中,这本《初唐四杰传》,是围绕着初唐四杰展开,但却囊括了整个初唐时期文坛的一本巨作。

其工作量,要比之《诗仙传》《诗圣传》还要大。

在工作量方面能与之相提并论的,估计也就另一本《晚唐李杜传》了。

这两本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内在的逻辑与规格是一样的。

前者写初唐时期,后者则是会写晚唐时期。

李商隐,杜牧。

作为这本书的主角,自然占有着最大的篇幅。但在后续的再版当中,也必然会在这个时代中展开到其他诗人身上。

这些,叶落几乎全都考虑到了。

等他把这两本书的细纲等素材交给李文正之后,即便是见惯了大风大浪的李主席,也不自觉的心底发紧了。

“叶老师,这是不是有点太着急了?这边的《诗圣传》才刚写了个开头。”李文正现在是既开心又紧张,浑身上下都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

叶落倒是淡定很多,“没事,不着急,你们可以慢慢来。对了,人手这方面不够,可以继续做表招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