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53章 俱为臣妾(2 / 3)

加入书签

有不下二十万帐,控弦之士十万啊,不能为大唐守好门户?”

至于说突厥汗国守不住薛延陀也不是问题,朝廷也没想过让突厥能守住薛延陀,

突厥复国,更大的目的是饵,钓薛延陀南下的。

李靖肯定早看透了这些,

武怀玉自然更清楚,这些谋划,本来也有他一份功劳。

他现在更关心的,是燕然都护这个职位,大哥不能丢,他要为大哥守住。

武怀玉清楚,李世民在位一日,自己是没机会再回朝了,就算回朝也可能是跟长孙无忌一样闲置下场,倒不如就呆在地方上。

可武家在朝中又必须得有人,还得站在足够高的位置才行。

姐夫马周现在是宰相,但他有消渴症,这是不治之症,武怀玉给他开的方,也只能是缓解,可马周为皇帝殚精竭虑太过操劳,他这身体只怕也难长寿,

马周可能到时还要走到李世民的前面去。

武怀玉想的是现在助力阿兄怀义,多立些功劳,将来送他入朝进入中枢,武家也有保障。

虽然他也还有其它备用计划,比如支持许敬宗、李义府、上官仪、来济兄弟甚至是裴行俭等人,但外人总不及自家人,哪怕是弟子门生,肯定也不如亲兄弟。

燕然都护是个很重要的位置,这里现在有很多机会,绝不能丢。

这次争的人很多,几大势力明争暗斗,武怀玉虽说拉上了长孙无忌同盟,也不能说就有足够把握,

说到底还得看皇帝的想法。

大唐现在北疆策略是扶持突厥复国,迁到碛南,挡在薛延陀南下的最前面。然后在漠北一边是册封夷男两个儿子为小可汗,同时扶持铁勒强部回纥,利用回纥来牵制薛延陀,就如同当年扶持薛延陀对付突厥一样。

耿国公冯盎出列,为皇帝诵长诗一首,

又是一轮歌舞过后,

皇帝让人又取来一个锦盒,拿出一道诏书宣读。

改燕然都护府为单于大都护府,移治汉云中故城,也是颉利定襄汗庭,曾经的匈奴单于台。

原燕然都护府为上都护府,都护为正三品。

而现在升格为大都护府,大都护为从二品。

都护的职责是“抚慰诸藩,辑宁外寇”,凡对周边民族之“抚慰、征讨、叙功、罚过事宜,皆其所统。

武怀玉听到改名、升格,不由的眉头一皱,感觉事情有些超出掌控了。

上都护对应的是中都督,大都护对应的是大都督。

而惯例大都督一般都是亲王遥领,

现在升格为大都护府,那怀义就不够资格做大都护了。

“单于大都护府领夏、盐、绥、银、丰、胜六州,定远、丰安二军,东、中、西三受降城,武川、怀朔、怀荒六镇,都护突厥汗国北宁等六都督府。”

这个单于大都护府辖区,大体就是贺兰山以西,阴山以南,吕梁山以东,白于山以北的这片地区,核心地区则是河套。

单于都护府从原来的丰州,迁到云中故城,也就是原来颉利的定襄汗庭,

这不仅仅是改个名,而是整个都护府的战略重心都调整改变了。

他有预感,皇帝不会让怀义当这大都护。

果然,

诏书宣读声中,

武怀玉听到了由晋王李治遥领单于大都护之职,这位原来是遥领并州大都督的。

副大都护设二员,从三品。

武怀义任单于大都护府副大都护,兼丰州都督、刺史。

张琮任单于大都护府副大都护,兼云州都督、刺史。

李治遥领大都护,实际不任事,主持事务的还是副大都护,皇帝安排了两人,都是从三品。

品级不高。

但丰州都督和云州都督,都设为中都督府,中都督正三品。

丰州都督原来是下都督府,下都督从三品,这次升格中都督府,怀义也因此升正三品职,副大都护从三品是兼职,说来怀义职事还升级了。

一连串的人事任命。

两个副大都护下面,还有两个正四品的副都护,长孙无逸和张大师授副都护。这张大师是张俭的哥哥,武怀玉也没想到,张俭没当上都护,皇帝却又让他哥武功县男张大师来做这副都护。

两副大都护、两副都护,下面又还有正五品上长史一人,正五品下司马一人,其余录事参军、诸曹参军等也都有任命。

这份单于大都护府官员名单很长,

但如果不算上挂名遥领的李治,那么权力最大的四人,自然是怀义四人,怀义和张琮还各是中都督,怀义都督六州,张琮都督三州。

细究起来,

怀义这个丰州都督不仅排名最前,而且手中地盘和实权也最大,

丰胜等六州、怀荒武川等四镇,东中西三受降城,还有定远、丰安两军,都是归怀义节制的。

张琮这个副大都护都督自己的云朔蔚三州外,就是分押突厥汗国东面三都督府,以及山北六镇中的两镇。

要说,这单于大都护府,武怀义和长孙无忌这两家仍是最大赢家,可房玄龄、魏征、王珪他们,也有人进来。

总的结果还是不错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