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57章 天恩浩荡武氏兴(2 / 3)

加入书签

这两位姐夫倒也没什么远大理想抱负,对现在这种京师小武官的生活挺满意,长安二亩小宅,卫衙里比较清闲的差事,天天能够陪着老婆孩子,生活毫无压力。

其实更多的还是二姐三姐束缚了他们,她们并不愿意丈夫上边疆战场求取功名,害怕万一。

毕竟大姐玉娥遇到马周前,死了三个丈夫,都曾是战死沙场的。

对此,其实武士恪倒是经常批评两女儿,觉得她们没见识,但武柳氏还有玉娥,甚至樊玄符、大嫂程氏她们,却又都很支持玉婵媛两姐妹,就连小妹玉婉也觉得姐姐们没错。

怀义跟马周则也并不干涉他们的想法,人各有志,各有追求,有人一心求取功名富贵,也有人安于平凡普通。

“二郎不在家,总觉得不够热闹。”

“是啊,想想几年前,咱们一群人在一起,特别是在怀远坊那个小院的时候,多热闹啊。”

“现在都各奔东西,各自忙碌了。”

赵信现在仍在朔方,陈兴则回到陇右,陈盛在京六扇门,赵义则去了洛阳经营武家的商业,

侯三在秦州,武胖子倒是随怀玉去了幽州,

程处默还是银州刺史,牛见武是盐州司马。

安元寿回凉州为母守孝丁忧。

许家两兄弟,二愣子随怀玉在河北,二杆子则在禁军。

当初怀远坊小院那一群人,现在混的其实都还不错,比如怀义现在是韶州刺史,怀玉更是幽州大都督,

连当年只是李靖家奴的陈兴,现在也是盐井镇司马,当年在东西市奔跑中介的卑贱商人赵信,现在是夏州的一别将了。

大家生儿育女,各自成家,如今都有了一番事业,倒是难得一聚。

当年那个落魄的书生马周,在小院还是怀玉的账房,现在却成了御史台的副长官,紫袍玉带。

而武德九年才接替父亲进元从禁军的武怀义,如今也同样是韶州刺史,赐紫金。

“四叔年后要调洛州任都督了,一会过去拜访下?”

“好啊。”马周点头。

武士彟从荆州大都督,迁洛州都督,这在大家看来很正常的调动,毕竟武怀玉升大都督了,五大都督,总不能武家就占了两。

武士彟从荆州大都督调为洛州都督,但皇帝也加封他为特进,还加真封百户,仍不失圣眷。

“玉娥前几日跟我说,四叔家大女儿顺娘挺贤淑,想为马载求娶,”

武顺,武士彟跟杨氏生的大女儿,杨氏生的武家三姐妹都十分贤淑,尤其是这两年武氏风头极劲,加之其母杨氏,故还被人称为武家三朵金。

年纪虽还小,但想提亲的不知道多少。

马周与亡故原配生的长子马载,如今也接到京中读书,年纪倒是跟武顺差不多。

虽说武顺是马载继母的堂妹,但这在唐人看来倒没什么,亲上加亲嘛。

这事还是武玉娥主动提起的,觉得这门亲事不错,马周倒也愿意的,武家的家世,甚至武顺他也见过,确实都不错。

“那一会去四叔家拜访,我来问问四叔和杨娘子。”

“要是能成,那真是亲上加亲了。”

武怀玉嫡长子尚兰陵公主,其母正是杨婕妤,弘农杨氏女,是杨恭道之女。杨恭道是武士彟妻杨氏的堂兄,

怀玉长子嗣业,从武家这边,要喊武士彟妻杨氏为叔祖母,而如果从未婚妻兰陵公主那边论,就是妻姑祖母。

这要是武顺嫁给马载,那关系就更复杂了。

郎舅两人在那聊了会,武士恪红光满面的进来,却是说起新年祭祖的事,武家这支的家庙,是武怀玉建的,这祭祀权在武怀玉,身为嫡长子的武怀义甚至也只能是从祭。

今年怀玉不在长安,那城南武氏家庙祭祀,主祭就该轮到怀玉嫡长子武承嗣,可他才一岁多。

“到时怀义你抱着你侄儿主祭,”老武安排。

其实按照正经的礼法,本来设立家庙,不仅要三品以上官,而且还得要三年丧守制礼毕之后,奏请礼部准许后设立,

但开国之初,仪制比较混乱,当初天子赐武怀玉立家庙,父母可都还健在,而且他嫡长兄也在,但唐尚官尚爵,立家庙最重要的是得官爵达到条件,

就算是庶子,可只要官三品以上,及京官清要四五品者,都有资格立家庙,而嫡长子如果品级达不到,也没立庙资格,家庙祭祀时,也得是庶子主祭,嫡长陪祭,这种情况其实不太合宗法礼制。

但这也是朝廷制度,若有违背那是要被官员弹劾的。

武怀玉立的这家庙,就只能是他这一支主祭,将来武怀义若是官爵够高,也可以另请立家庙,却是不能夺怀玉这支的主祭权。

武怀义现在是正四品的下州刺史,距离三品还差了一步。

不过他对于家庙陪祭一事倒是比较看的开的,朝廷制度如此,他一口应承下来。

并州武氏,立有家庙的,现在就两个,一是武士彟,一是武怀玉。

武士棱武士逸其实也都官三品、爵县公,是达到立庙资格的,但他们并没有另立家庙,一直还是陪祭武士彟所立家庙,这也是家族团结的表现,亲兄弟有人先立了,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