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84章 武少保(2 / 2)

加入书签

有坊墙隔离,虽然管理上可能会麻烦些,但相比之下,拆墙利大于弊。

武怀玉觉得很兴奋而自豪。

风歇雨停。

萧瑀倒是厉害,先拜少师,如今再降少傅。

武怀玉拜少保,他倒没料到,主要这个一般是授给那些德高望重的大臣,除了杜伏威、罗艺这些割据反王特殊,如萧瑀李纲裴矩都符合这条件。

武怀玉倒挺淡定,一个虚衔而已。

“不说那些了,下雨天留客天,不如一起喝喝茶,风声雨声雷声相伴正好。”

“那二郎得什么时候复相?”

这也是警告那些人见好就收。

起码那些在工地上干活的百姓,他们没有哪个会跟杨广修东都挖运河运征粮时那样的麻木和怨愤,相反他们虽辛苦干活,脸上却很高兴,因为这活是有报酬的,而且度支使衙还定下了各工种的最低薪标准,给予他们保障,干的快进度好,还会有奖赏,甚至每天这三顿饭的伙食,度支使都有标准要求。

进入东宫,怀玉发现宫里很忙碌,很多人整理打包。

碧空如洗,阳光万丈。

借机敲打敲打也是有必要的,毕竟武怀玉太年轻,不敲打敲打,万一膨胀了,那对谁都不好。

“陛下让武少保入宫。”

至于太子三师也没授过,三少则授过杜伏威、萧瑀、李纲、裴矩,此前还授过罗艺。

“我最近在研究兵法,两三日去趟平康坊我老师永康公家学习兵法,研究战策。”

“那二郎马上能复相了?”

甚至百姓还能得到一份不错的收益。

综合这些,那武怀玉这次辞相,其实就跟之前长孙无忌辞相是一样的,之前长孙无忌拜相后,主要做的是替皇帝掌握人事,负责官吏铨选,他为皇帝把以前许多太上皇的老人,甚至些顽固的宫府旧部,士家大族的官吏,给他弄下去一大批。

黄绫诏书送到怀玉手中,天使恭贺道喜。

而且还不需要朝廷出钱,改造好的商铺街市,部份抵给开发商做工程款,剩下的还能出售出租赚一笔,这个模式是魏征他们怎么都想不明白的。

豆卢怀让不理解,你都已经做到宰相了,现在不想着复相,怎么反而想着去带兵,甚至当一道行军总管?

李世民虽三十出头,但论权谋驾驭,那是顶级。这次武怀玉说是辞相,实际也是皇帝顺水推舟,借着王珪、萧瑀他们的弹劾,罢他的相。

甚至还有人认为应当把十道支度使衙撤消的。

嗯,大安宫也已经提前修好了,太上皇将让出太极宫,而天子也终于将要正位太极宫,这狭小的东宫将留给承乾。

他觉得武怀玉这是要复相了,毕竟判度支这块,还需要怀玉来统领啊。

罢了相也没什么不满,这也算是皇帝对他的一种保护。

要说老张也确实厉害,这宫里义子义孙很多,虽然老张平时蔫蔫的不显山不露水,但宦官能封县公穿紫袍,担任内侍监,在宫里宦官中甚至有了自己的张氏宦官家族,势力很大,只是他很低调,不会犯蠢越界,李世民对他一直很信任,也很满意他的这种本份,从秦王府到东宫,一直让他总管大内。

“放心吧,十道支度使衙不会罢撤的。”

退下来了,也就没那么多人继续死咬不放。

但长安可是都城,如此多的人口,注定他的消费力巨大,城市经营是可行的,现在这一路做下来,虽也遇到不少问题,但都还是在顺利前行。

怀玉觉得挺好的。

武怀玉这段时间挺平静的,罢相其实也是早有心理准备,就是来的比预计的要早一些。

李纲则是先拜少保,再迁少师。

骑马走在街道上,路上没有积水,东市街刚经过扩建维修,垫土硬化再铺沙,路边的水渠都加宽加深并改成暗渠。

长安因我而正在改变。

相比起传统的官府土木工程,几乎完全采用征召民夫、工匠免费服役,甚至所需材料,都是让各地方采集输送,现在这种模式不扰民不给百姓增加负担,也不会耽误农时什么的。

雨后的长安,空气清新,也显得格外的干净。

怀玉领旨谢恩。

见到天子,李世民笑着上来,“这段时间在家可休息好了?”

“谢陛下牵挂,臣休息好了。”

“嗯,那就回来做事,民部尚书判度支还给你留着。”

皇帝没说让武怀玉复相,武怀玉也没提,但对于回来再任民部尚书判度支他拒绝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